本文对放疗患者、准备放疗及咨询放疗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放疗中会遇到的问题做了梳理。文章分为四部分:
此外,需要非常说明的是:本文仅作科普分享,关于治疗有关问题请咨询您的医生。
放疗,全称放射性疗法,是一种对肿瘤区域发射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并尽可能的避免伤害正常细胞的疗法。这种高能量射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释放开来,形成自由基,就是一种化学活性很强的物质,能破坏肿瘤组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手术、放疗、化疗三种疗法对癌症治疗贡献率分别是27%、22%和6%。据统计,大约70%的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约60~70%的肿瘤患者接受放疗,但在中国仅有30%的患者接受放疗。
放疗是一种无创治疗方法,是杀死肿瘤的“无形高手”,通过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影响。
放疗可用来医治几乎全身各个部位的多种癌症。通过放疗可以彻底消灭或缩小肿瘤,降低肿瘤侵袭能力,使不能手术的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治疗机会,或者摧毁手术后可能残余的癌细胞。
对于一些晚期癌症,当肿瘤体积过大、癌细胞广泛侵润,手术无法完全清除肿瘤组织细胞时,常用放疗来控制肿瘤病灶,以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现有统计表明,约70%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放疗。但对于每个具体的患者,是否采用放疗则应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肿瘤的发展期别及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定。
临床上适合放疗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
TOMO放疗重新划界放疗“能治”和“不能治”,能够应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甚至最复杂的病例,如多发转移的脑部肿瘤,头颈、肺、肝腹部多部位肿瘤,盆腔部位的妇科肿瘤、前列腺、全身多处转移病灶,全脑全脊髓以及全身骨髓放疗等复杂情况。
与手术切除癌肿后效果立竿见影不同,放疗的效果具有“延时性”。因为放疗是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或者降低癌细胞血供,使癌细胞慢慢死亡。所以,放疗后数天或数周癌细胞开始死亡,放疗结束后瘤细胞坏死仍将持续数周或数月。
如果所制定的放疗计划已完成,而患者的癌肿还没有消失,可以观察1至2个月;若复查显示肿瘤仍未消失,体表能手术的肿瘤可通过手术切除,不能手术的肿瘤可配合化疗、中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这种高能放射线肉眼看不到。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照射范围内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正常组织的这种放射损伤在放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
在放疗刚开始时患者不会出现放疗所致的痛苦,但随着放疗的继续进行,癌细胞坏死程度在逐渐加大,正常组织细胞损伤所致程度也会增加,这时会出现相应正常组织损伤的表现,此现状叫放疗的急性反应,(如放疗性食管炎,病人会感到吞咽时食管疼痛等)。医生会处理这些放疗副反应,患者不能因为这种暂时的放疗反应放弃肿瘤治疗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TOMO放疗中,患者躺在治疗床上,随着旋转机架给出的窄的调强束流同步移动,精确的剂量与精准的定位保证了只杀灭肿瘤组织,保护好正常组织,因而副作用的发生概率更小、副作用更轻微。
术前放疗能够大大减少癌细胞的扩散,降低淋巴转移率,扩大复发性肿瘤的切除机会。
术后放疗可消除手术切除不彻底、残存病灶。对于手术局部有残存的肿瘤,若对放射线有敏感性的癌症患者,均应该做术后放疗。
一般外照射放疗后人体不会有放射性,因为放射源在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里,所以放疗后患病的人能亲密地和亲属和朋友在一起。
内照射须将放射源置于体内,放射源附近的脏器会有放射性,接受内照射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周围人员。
全身放射性治疗是将放射性元素注入血管内(如放射元素锶治疗多发骨转移),这些放射性元素随血流会到达肿瘤及全身别的部位,随着人体代谢还会排入唾液、尿液等分泌物中。所以,患者在一段时间内要保护周围人员,处理好排泄物。
假如睾丸或卵巢在放射野内,那么放疗会对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人类的睾丸或卵巢对放射线非常敏感,睾丸受照射剂量达3.5~6Gy、卵巢受照射剂量达2.5~6Gy就非常有可能导致永久不育。如果睾丸或卵巢不在照射野内,或者虽然临近照射野但保护得当,也能保证不会影响生育功能。
对于尚未结婚的患者,应首先集中精力治疗疾病。在治愈两年后,可优先考虑个人婚姻大事。正常的情况下,放疗患者在放疗治愈后两年以上考虑生育为佳。
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放疗患者,如有必要,男性可行放疗前冷冻,女性可行单侧卵巢切除冷冻。需要生育时再进行或者卵巢激活,详细情况需要咨询生殖医学中心。
癌症病人治疗中能够直接进行适当的文化娱乐和体育锻炼。在康复过程中,培养一定的生活情趣有助于康复,如做气功、听音乐、绘画、下棋、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当的文体活动对心身康复都是有益的。
一般状况较好,而且放疗部位不可能会引起明显副反应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在门诊每日接受放疗,无需住院。
但对于年老体弱、身体健康情况较差的患者,或放疗部位易引起并发症的患者,最好住院治疗。这样做才能够避免和减轻意外情况发生。
根据肿瘤性质和治疗目的,放疗分为根治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姑息性放疗。
单独用放疗方式控制甚至治愈肿瘤。部分肿瘤,如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等单独放疗可治愈。另外,若肿瘤生长的部位无法手术、或患者不愿手术,也可以单独给予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放疗时放疗剂量一定要用够量,否则会留下复发隐患。根治性放疗通常要6-7周时间完成。
因肿瘤较大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手术,术前先做放疗,以使肿瘤缩小利于手术。术前放疗通常要3-4周完成,放疗后休息3-6周再手术。术前放疗后的休息是为了正常组织修复放疗反应,同时使肿瘤进一步退缩以利于手术切除。在放疗和休息期间癌细胞在逐渐死亡,患者无须担忧因手术推迟癌细胞会生长。
因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完全切除,这些残留肿瘤术后会复发和转移,所以术后应该放疗消灭残存癌细胞。放疗时间依据残存肿瘤多少而定。如果残存肿瘤较多,肉眼就能看到有肿瘤残留,通常要与根治性放疗同样的时间和剂量。如果残存肿瘤较少,只有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癌细胞残留,通常要根治性放疗剂量的2/3剂量即可,需要4-5周时间。
因肿瘤生长引起患者痛苦,如骨转移疼痛、肿瘤堵塞或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造成浮肿、脑内转移引起头疼、肿瘤侵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危险等,给予一定剂量的放疗以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此时放疗剂量根据肿瘤部位和治疗目的而异,从放疗数次到一月时间不等。
也称为远距离放疗,放射线从距人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如钴-60机器为75cm、直线cm)发出照射肿瘤。这种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肿瘤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放疗剂量。外放射是目前放疗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也称为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放入肿瘤内部(粒子植入)、或放入肿瘤邻近管腔(气管、食管、等)进行放疗。内照射所用的放射源射线射程短、穿透力低,优点是肿瘤能够获得较高的剂量,远处正常组织受量低而得到保护,缺点是剂量分布不均匀,易引起热点(过高剂量区)和冷点(过低剂量区),增加肿瘤残留和复发危险。所以除宫颈癌外,目前内照射只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剂量应用,不单独应用。
又称为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是早期的放射治疗技术,应用X线模拟机定位,固定装置简单,多数采用矩形照射野且对穿等少野照射,一般适用于四肢骨转移和浅表肿瘤治疗,费用低廉。缺点是周围正常组织得到不必要的照射,导致放疗副反应比较大。
DCRT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扩展,利用多叶光栅将照射野的形状由普通放疗的形矩或矩形调整为肿瘤的形状,使照射的高剂量区在人体内空间上与肿瘤的实际形状相一致。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降低放射性并发症,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即靶区形状虽已适形,但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欠均匀。
SBRT是一种先进的体外放疗方法,利用高度精准的放疗技术,将根治性的放射剂量通过外照射方式聚焦到肿瘤部位,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直线加速器使放射线更精准的射向靶目标,同时将放射线分割成多股大幅度减少肿瘤周围组织器官的辐射量,多股放射线的汇聚处恰好是CT或MRI定位的肿瘤原发灶,实现了肿瘤实体水平的精准治疗。
与常规的体外放疗常常要治疗几周时间相比,SBRT的治疗一般≤5周或≤5次分割。
IMRT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它可以对放射野内的射线强度做调整,使靶区内部剂量更均匀。
IMRT针对靶区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与靶区的解剖关系对束强度调节,照射野内的剂量强度可以按肿瘤调节,使靶区内的任何一点都能得到较理想均匀的剂量,同时将要害的器官所受剂量限制在可耐受范围内,使紧邻靶区的正常组织受量降低。
IMRT比常规治疗多保护15%-20%的正常组织,同时可增加20%-40%的靶区肿瘤剂量。
IGRT是一种四维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时间因数,在治疗期间进行重复影像扫描,充分了解肿瘤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IGRT提高了放疗的准确性,并可使待治疗组织的计划体积减少,由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总照射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DGRT根据治疗时获得的入射剂量、出射剂量或透射剂量等剂量信息和同时获得的三维影像,计算得到患者在分次治疗间或分次治疗中监测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实际接受剂量偏差,及时修正放疗计划,从而保证计划剂量与实际剂量精确吻合。
DGRT不仅对肿瘤病灶进行超高精度的打击,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正常组织不受伤害,将对患者的器官功能影响减到最小,治疗后的康复周期短。
TOMO螺旋断层放疗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其独创性的设计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
TOMO同时实现了肿瘤的自适应放射治疗(ART),可应用于全身各种肿瘤,特别是对多发病灶和紧邻重要脏器或组织肿瘤的治疗拥有显著优势;在充分保护正常器官的前提下,提高靶区照射剂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来提升各种肿瘤病人的治愈率。
此种放疗方法正在研究中,其依据是:肿瘤靶体积内,癌细胞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于血运和细胞异质性的不同,不同的癌细胞核团的放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若给整个靶体积区以均匀剂量照射,有部分癌细胞可能因剂量不足而存活下来,成为复发和转移的根源;若整个靶区剂量过高,会导致周围敏感组织发生严重损伤。此外,靶区内和周围正常组织架构的剂量反应和耐受性不同;即使是同一结构,其亚结构的耐受性也可能不同,势必对放疗的预期目标产生影响。
放疗中常用的“刀”是对射线的形象称呼,放射线通过多个不同的方向聚焦到肿瘤灶,在破坏肿瘤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治疗结果像用刀切除一样使肿瘤坏死消失。这种意义上,放疗就像一种不开刀的手术。
依据高能射线的不同性质,放疗中常用的“刀”可分为两大类:光子束和粒子束,其中光子束包含γ射线、X射线,粒子束包含质子束、重离子束。具体分类如下:
伽马刀,是由放射性元素钴-60作为放射源的立体定向放疗,其γ射线(或其他放射性元素)自发衰败中产生。
治疗过程中γ射线几何聚焦于靶区,杀伤靶区内的肿瘤组织及细胞。在此过程中,γ射线几乎不对非靶区组织产生伤害,其治疗照射靶区与正常组织界限十分明显,边缘像刀割一般,故称之为“刀”。
需要注意的是,伽马刀一般局限于颅内放疗,对于颅底及颅脑深部肿瘤的治疗有局限性,虽然后来研发出了体部伽玛刀,可用来医治全身各种肿瘤,但临床应用较少、临床疗效也有很大的差别。
陀螺刀,也是利用的γ射线的一种放疗模式,区别是它利用了航天陀螺仪的旋转原理,将钴-60放射源安装在两个垂直方向同步旋转的陀螺结构上,是伽马刀在工艺上的升级。
陀螺刀的临床应用场景范围涵盖全身各个部位的良、恶性肿瘤,非常适合于胸、腹部器官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
X光刀是利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X线,对肿瘤靶区进行照射,使肿瘤坏死,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免受损伤,损毁病灶边缘锐利如刀割。
X光刀有较高穿透性、较低的皮肤剂量、较高的射线均匀度等特点,是目前国内主流的放疗设备之一。
速峰刀,其射线是X射线。速锋刀是在加速器平台上发展的,加速器结构经历60多年发展没有大改变,只是通过增加新的功能和附件来满足日益增加的临床需求,以跟上放疗技术发展步伐。
速锋刀是在原有加速器平台上加载了一些功能来实现立体定向放疗功能,如六维治疗台、高精度多叶光栅、高级成像定位技术。
射波刀采用的也是X射线,不同的是,射波刀完全基于工业4.0的设计产物,设备更为灵活,机器臂可以多角度自由调整,治疗床可以平移及升降,还能适当的旋转。同时采用了影像跟踪系统,可以在治疗的同时实时监控患者或肿瘤位置的变化,随时调整床位、照射角度等参数,可任意角度将多达1200条不同方位的光束精准投放到全身各处的病灶上,既大幅度减少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及重要器官的损伤,又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放射并发症的发生。
TOMO将6MV直线加速器安装在CT滑环机架(与诊断CT使用相同的技术)上,窄扇形射线照射野可以环绕机械等中心做360°连续旋转照射。机架旋转的同时,治疗床根据机架等中心进床,照射野射线围绕患者产生了一个螺旋形照射通量图。
患者治疗过程中,机架按照特定的恒速旋转,每旋转一圈有51个方向的调制射野(机架每旋转7°为一个射野方向)。连续的螺旋照射方式解决了层与层衔接处的剂量不均匀问题,这使得TOMO能轻松实现满足肿瘤治疗要求的理想剂量分布,更容易达到放射治疗的理想目标:给予肿瘤区域足够高的致死剂量,同时大幅度降低对周边关键器官和正常组织的照射伤害。
质子刀基础原理是利用加速器使粒子加速,当速度接近光速的70%时,射入靶区。射线在到达肿瘤病灶前,能量释放不多;而到达病灶的瞬间,释放大量能量。这种想象被称为“布拉格峰”的能量释放,实现了对肿瘤的“立体定向爆破”。与X射线和γ射线相比,粒子束对正常组织的副作用更小,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更大。
这里的粒子可分为氢离子(质子)和重离子(碳离子刀、氧离子刀和氦离子刀),利用氢离子的就是质子刀,利用重离子的就是重离子刀。理论上离子越大,其产生的生物学影响越大(碳离子>氧离子>氦离子),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也越大,也会影响到肿瘤治疗的效果。
粒子治疗适用于多种部位的肿瘤,凡是可接受传统放疗(X射线、γ射线)的肿瘤,都适用质子重离子治疗。
海扶刀不属于放疗范畴。它是将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靶区,瞬间形成65℃~100℃高温杀死癌细胞,治疗完成后无活性残余,最终会被人体自行吸收。一般适用于肝脏肿瘤、胰腺癌和子宫肌瘤等。
纳米刀也不属于放疗的范畴,它是一种肿瘤消融治疗技术,通过释放高压电脉冲在肿瘤细胞膜上形成纳米级不可逆性穿孔,破坏细胞内平衡,使细胞快速凋亡,进而体内吞噬细胞将细胞碎片吞噬,治疗区域逐步被正常组织所取代。
纳米刀应用场景范围在胰腺、肝、肾、前列腺以及其他实体器官肿瘤,尤其对靠近肝门区、胆囊胆管、胰腺的肿瘤具有独特优势。
如果将肿瘤治疗比作一场战役,放射治疗无疑是其中最为激烈的一场战斗。通常这场战斗需要经历以下阶段:定位(战斗侦查)→勾画靶区(锁定目标)→制定放疗计划(制定作战计划)→复位(模拟演练)→开始治疗(发动攻击)。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6-8周,每个患者会因为肿瘤的性质、病变的早晚、治疗的目的、病人的身体健康情况等多方面差异而有所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TOMO放疗依托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精确放疗,对放疗过程来优化,使患者更方便快捷,放疗时间及周期更短。一般放疗过程为:制模(锁定作战区域)→CT定位(侦查阵地)→勾画靶区(绘制侦查地图)→制定放疗计划(制订作战方案)→开始治疗(发动攻击)。
TOMO放射治疗系统能自适应、全程、动态地监控肿瘤细胞变化,在每次治疗时对实际照射剂量和计划剂量进行定量分析校准,帮助放疗医生在每次治疗中及时作出调整治疗计划、剂量及分布,以此来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确可视化、锁定式打击,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保护正常组织器官,降低复发率。
④ 如果患者需要憋尿,喝800ml温开水,慢慢喝,做好憋尿准备开始定位,后续治疗中和定位时一样喝水憋尿。
⑤ 如果需要中午空腹禁食禁水患者,自行准备500ml温开水,等候CT定位,等主管医生通知再喝水。
浙医二院国际医学中心TOMO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实行预约制就诊,患者预约后按照预约时间到院即可就诊,一般无需排队等候。
CBCT即锥形束CT,所有直线加速器自带CBCT,采用千伏级能量扫描。在治疗之前通过CT扫描来定位靶区具有多方面优点:
为保证治疗的准确性,精确放疗的首次治疗一定要进行CBCT扫描。对于大剂量放疗的SBRT治疗,每次放疗都一定要进行CBCT扫描;对于常规精确放疗的患者,建议至少每周行
一治疗师会告知患者或家属。若患者有特殊情况,不可以进行CBCT检查,请及时和治疗师沟通。
为了提高放疗的准确性,在定位前会对患者进行体膜制作。制膜时,物理师会为患者摆放,并在患者体表画定体表标志线。患者应根据物理师要求躺卧并放松身体,双臂平放于身体两侧,不能坐着或者站立。
体表标志线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摆位的准确,为后续的定位及治疗做准备,与病变部位没有直接的关系。整个放疗过程中,患者须保证体表标志线清晰,当体表标志线不清晰时,患者须及时和主管医生或放射治疗师联系,重新描画。
放疗前,患者应具备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癌症也是一种疾病,有它的发展规律,是能够被控制和治愈的。患者须对放疗有科学理性的认识,随着现代精确放疗技术的发展,过往及影视剧中出现的副反应已经不是必然,而且放疗尤其是TOMO放疗是一种舒适度较高的治疗,无须过于担心,更无须恐惧。若有任何疑问,能咨询医护人员,并建立医患间的信任。
放疗过程中,患者若出现不适,可立即招手、抬高腿或喊话,示意工作人员及时停机处理。患者躺在治疗床上时,无论听到什么机器声响,都不要动,待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后方可下床。
在放疗过程中,若遇到机器故障、暂时停机或停电,都无须惊慌,要保持不变。若机器瞬间回到正常状态,便可继续治疗;如需暂停治疗,工作人员会进入机房帮助患者下床。
机房门上的红灯亮时,患者绝对不可以入内。患者或家属等候时不要触按墙壁上任何按钮,以免影响其他患者治疗。
为保证治疗的精准,在治疗过程中,请患者或家属不要与治疗师过多交谈或询问,以免影响治疗。
这是放疗临床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体外放疗时间表。这种放疗一般每周5次,为时数周的治疗方法是将放疗总量分为多组,使正常组织细胞在周末休息时有机会修复,但损伤较重修复差的肿瘤组织不能完全修复,这有助于保护正常的身体组织。若天天放疗,正常组织得不到休息,不能完全修复,不利于患者健康,所以放疗不能天天做。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请患者按预约时间到指定机房等候,当班治疗师按预约时间先后,依次为患者做放疗。
放疗时,技术人员有时会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方法的不同安排治疗顺序(如:射线种类、治疗部位、机器状态等)。这样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后到的患者先行治疗的情况,请患者谅解并服从工作人员安排。
放疗一般实行预收费制,即先交费后治疗,一般会预收5-10次费用。患者账户余额不足或出现欠费情况时,由放射治疗师在治疗时通知患者或家属。患者或家属收到欠费通知后应及时缴费,以免延误治疗。为了方便报销,患者须及时督促主管医生及时开立放疗医嘱。若患者因种种原因未完成治疗,须及时到收费处核对,于出院前办理完成退费。
因为加速器的工作环境要求,治疗机房内需要持恒定低温,患者等待或治疗时,可携带外套或空调毯,注意保温,预防感冒。
只要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放疗中不提倡暂停放疗,因为这样会延长治疗时间,影响治疗效果。只有当患者极度虚弱或血象严重下降,或患者高热超过38.5时,医生才会建议暂停放疗。
放疗前用于固定的体膜或面膜,在治疗结束后患者不能带走,而是由放射治疗科按医疗废物统一处理。
肿瘤患者在放疗后根据肿瘤的部位进行一定的检查,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并对新出现的问题予以处理。由于一部分正常组织的损伤呈迟发性慢性放射损伤,且肿瘤对放射线的反应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在放疗结束时,对以上问题难以即刻得出准确判断,因此必须在放疗后根据详细情况按医嘱定期复查。
一般来说,在放疗结束后1、2、6个月进行复查,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这样做才能够对放疗后不同时期出现的症状及问题作出及时处理。放疗结束后,患者应按医生的意见远期随诊,到原治疗医院复查,或在附近医疗单位检查并将结果寄给原治疗医院请医生提出意见。
复查目的是让患者及医生确定治疗结果,监控复发转移,便于及时治疗,同时也利于及时有效地发现合并症,便于立即处理。此外,患者还能咨询关于康复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放疗期间,患者应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勿用碱性肥皂水擦洗,勿涂酒精、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照射区皮肤需避免机械或物理刺激,尽量穿棉制品内衣,不作冷热敷、避免贴胶布、膏药,不剃毛发,不暴晒,防止创伤或强风吹拂,不抓挠。
出现皮肤反应时,初期可用冰片或薄荷滑石粉撒布;如有湿性皮炎并有炎性渗出时,可用烧伤湿润膏等外涂,并暴露伤口;如合并化脓感染,可用生理盐水清理洗涤干净,涂上述药品或龙胆紫并暴露伤口;感染严重发生蜂窝组织炎时,用生理盐水清理洗涤干净,湿敷1/5000呋喃西林溶液,并暂停放疗。
放疗患者最常见的反应是食欲不振、厌食、味觉减退。饮食应以营养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牛奶、豆浆、新鲜水果、有鳞鱼等。食物加工应注重色、香、味、形,调动患者的视、嗅觉,以增加食欲,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
这是头颈部或胸部肿瘤患者最常见放疗反应。患者可食清凉、无刺激性饮食。饭菜温度不宜太热,肉类需剁细,蔬菜或水果可榨汁饮用,并口含冰块,进食少量冷饮,多饮酸奶。症状较重者,可于餐前吞咽少量利多卡因溶液,然后进食,疼痛会明显减轻。也可用决明子、生甘草煎水当茶饮。
腹部肿瘤放疗时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症状。此时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食多餐。可于菜中放少量姜汁调味,尽可能的避免不新鲜或气味怪异食物。也可口含鲜生姜片,或用陈皮、柿蒂、竹茹煎水当茶饮,可减轻肠胃道反应。
宜高蛋白、高热量、高钾、低脂、少糖、少渣饮食。勿食刺激及油炸食品,不吃过冷过热食品,应吃软绵食品(如香蕉、苹果酱等)。腹泻时应多食高钾食品,以补充钾盐流失。如腹泻严重,应先进流食,使肠道得到休息。
应适当增加活动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纤维素食物,如香蕉、苹果、红薯等。每晚睡前服1杯淡蜂蜜水,必要时口服中药麻仁润肠丸或少量液体石蜡。
常发生于膀胱癌、前列腺癌、宫颈癌等盆腔肿瘤的放疗中或放疗后。患者应多饮水、多排尿,另加服小苏打,使尿液呈碱性。
这是因为放疗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白血球、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此时应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可多食高蛋白食物如鸡、鸭、肉等,宜蒸、煮、炖等方法烹制;也可选择含铁较多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心脏、瘦肉、蛋黄以及菠菜、芹菜、番茄等蔬菜,杏、桃、葡萄干、红枣、菠萝、杨梅、橙子、桔子、柚子、无花果等水果、坚果。此外还可选用炖乌鸡、花生衣等食物补血。
Copyright © bob体育官方首页入口-bobty最新版APP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 技术支持 苏ICP备15051970号-1